数据链路层子层(介质访问控制)

以太网:

***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主要变化层在物理层mac层不变

时间: 2024-12-04 22:47:58

数据链路层子层(介质访问控制)的相关文章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物理层 物理层定义了比特作为信号在信道上发送时相关的电气.时序和其它接口,物理层是构建网络的基础. 数据通信理论基础:改变诸如电压或者电流等某种物理特性的方法可用来在电线上传输信息,如果用一个以时间t为自变量的单值函数 f(t) 来表示电压或电流的值,就可以对信号的行为进行建模,并用数学手段对其进行分析. 傅里叶分析.带宽有限信号.信道最低传输速率(香农:最短比特率 = )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电力线.光纤 无线传输:    数字调制 (基带调制.通带调制)    多路复用 (频分复

【计算机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子层-数据链路层交换

[计算机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子层-数据链路层交换 网桥(bridge) 1.工作在数据链路层,通过查看数据链路层的地址来完成帧转发 2.在互连的LAN间实现帧的存储和转发 为什么使用网桥? 学校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分别拥有自己独立管理的LAN,不同部门可能选择不同的LAN,为了进行交互,需要使用桥来实现互连 一个企业分布在相隔很远的不同建筑物内,在每个建筑物内组建单独的LAN,并通过网桥和光纤链路将这些LAN连接起来,是比较经济的方案 将一个负载很重的大LAN分隔成使用网桥互连的几个LAN,以减轻负

第五章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5.1 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5.1.1 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20世纪80年代,Ethernet.Token Bus与Token Ring三足鼎立.21世纪Ethernet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局域网主流技术. 冲突:两个以上主机同时通过一条共享介质发送数据,则多路信号会相互干扰而使接收主机无法正确接收任何一台主机发送的数据. 解决局域网冲突的方法:①设立中心主机.由中心主机决定发送顺序,简单有效,但中心主机会成为局域网性能与可靠性的瓶颈:②采用分布式控制方法.每个主机各自决定是否发送数据,称

《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读后小记 6、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一.MAC子层基础 1.MAC子层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用来寻址(MAC地址),也就是寻址目的节点:二是用来解决网络中多个用户争抢共享物理介质或者共享信道的现象. 2.两种信道类型:一是点对点信道,它要求两个节点之间没有任何中间设备,并且封装的是点对点类型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二是广播信道,它表现为一个信道被多条链路共享(共享信道,物理介质共享)的情况,一个节点发送的数据可以同时被多个节点收到,对应的链路就是“广播链路”,同时也要求封装广播型数据链路层协议,比如以太网协议.WLAN(无限局域网)协议.

计算机网络基础(四)——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协议及设备

一.数据链路层 位于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 1.功能 -- 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与拆除 --帧包装.帧传输.帧同步 --帧的差错恢复 --流量控制 2.以太网 -- 以太网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我们平常使用的局域网就是以太网. --以太网采用CSMA/CD避免信号的冲突. -- CSMA/CD --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CSMA/CD工作原理: -- 发送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 --在发送时,边发边继续监听: --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称为退

TCP/ip--基础知识

数据链路层: 硬件:交换机和网桥:交换机两台计算机直接通信,网桥把计算机划分为两部分并过滤流量,基于MAC地址简历一张表,将计算机划分为网桥的一边. 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MA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MAC子层:实现对传输介质从的访问控制,对共享传输介质(以太网)的数据包从一台NIC到另一台NIC上实现唯一的物理地址(mac)标识.有一些方法会使用MAC地址分配网络访问的计算机.(载波监听/冲突检测). LLC子层:微数据链路提更逻辑控制.包括同步,流量控制,错误检查,有三种数据通

OSI-----数据链路层

主要作用:数据帧的封装 MAC转发数据,以太网的传输1.[Huawei]user-interface console 0 [Huawei-ui-console0]screen-length 24//设置屏幕输出的行数,默认24行[Huawei-ui-console0]idle-timeout 100//设置操作超时时间,默认10分钟 2,什么是以太网?常用的局域网可以理解为以太网 (有线连接)CSMA/CD无线局域网属于以太网?无线信号,CSMA/CA3,CSMA/CD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

第二章 TCP/IP 基础知识

? 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and ip internet protocol 是互联网众多通信协议中最为著名的. ? 2.2 TCP/IP 的标准化 2.2.2 TCP/IP 标准化精髓 TCP/IP 协议始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比于TCP/IP ,OSI 之所以未能达到普及,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尽早的制定可行性较强的协议.未能提出应对技术快速更新的协议以及没有能及时进行后期的改良的方案. 2.2.3 TCP/IP 规范 --RFC 那些需要标准

读书笔记——《图解TCP/IP》(2/4)

经典摘抄 第三章 数据链路 1.实际的通信媒介之间处理的却是电压的高低.光的闪灭以及电波的强弱等信号. 2.数据链路层的相关技术:MAC寻址.介质共享.非公有网络.分组交换.环路检测.VLAN等 3.数据链路层被视为网络传输中的最小单位. 4.以太网.FDDI和ATM的不同 以太网与FDDI不仅包含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也规定了第一层物理层的规格. 而ATM中孩子包含了第三层网络层的一部分功能. 5.网络拓扑:网络的连接和构成的形态. 6.MAC地址长48比特. 7.从通信介质的使用